想說花一點時間來整理一下設計研究所的準備心得
其實一開始對"推研究所"抱持蠻多想像的,大一那時看學姊室友準備得很辛苦
那時就覺得既然要推研所,是必要好好分析一下每個學校的特色跟擇學生標準等等
從二下到三下作品集開始有第三第四個版本
到最後八月開始推甄前其實作品集內容就差不多定案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甄我那時候考慮跟報名的學校有:
1.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甲組(乙組是視傳,丙組是互動,只能擇一)
2.北科大設計學系(工業設計系)
3.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所(甲組:工業設計/乙組:視覺傳達。只能擇一)
4.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(甲組:策略設計/乙組:人因互動/丙組:協同設計(偏機械)/丁組:感性設計)我報丁組
關於推甄,他的時辰以台科最早,九月中報名結束,最晚的學校是北科,兩個大概差一個月左右
推甄的感覺有點像學測ㄅ,會看在校成績,成績好的自然推甄就比較有利
當然設計系一定會要求紙本作品集,至於格式幾乎自訂(除了北科要求A4且照他簡章規定的順序編排)
推甄的好處是早上榜早放鬆,早選老師早輕鬆
但也因為它開始的早,所以推甄報名人數很多,以近年的例子來說
台科工設報名人數快120人,北科也差不多百人,交大約七十幾人,成大四組以丁組21人最多(丙組報名時只有一人:幾乎穩上)
台科老字號學校,就算報名時間最早也是一堆人搶
以下我稍微分享一下這幾間我準備跟面試的感覺(detail是憑印象喇):
1.台科工商業設計系(報名近120人,面試30人取15人)
初審準備資料: 紙本作品集 / 大學成績單(要含班排) /一些教授推薦函阿,有助於加分的備審資料(好比語言證明,得獎證明等)
/ 好像也要一張簡歷
我當時有放一份小論文(類似國科會的精簡版大概十頁),我做A4作品集以大二下到大三下比賽作品為主
因為個人比賽做得很兇,我在做作品集的時候是把之前比賽的表板重排,比賽越大的放越前面(好比IF)
比較具知名度的工作坊(菁培 / 人機互動HCI / 光陽機車)團體作品也會放(但記得標明分工阿....)
還有洪鼎三下帶的微創<漆客>(從前端到最後包裝上市集的過程都編進作品集)
我幾乎沒放什麼產設課作品,之前SOLID跟RHINO課的作品一張都沒放
扣掉主要的作品,其他大概是放我覺得有特色的或特花時間做的作業(EX:機車)
前面工業設計的作品放完後,後面有放一些阿梅圖文(一組)/仁評編排(四張),跟坤爸的動畫作品
這樣就90幾頁了=="
作品集其實因人而異,也不會有標準答案
作品集就是要表現出作者的樣子(想法/能力),才能成為跟不認識設計系教授溝通的媒介
曾經看過那種作品集放一堆.....自拍照的== 放很多活動在前面好像很活躍
翻到後面看那作品實在慘不忍睹........必要跟非必要的作品好好篩選一下吧
也有人曾問我: 作品量不夠怎麼辦,這真ㄉ是一個兩難的問題
1.要碼還有時間的話,好好弄個完整的比賽(從概念到入圍到模型,增加一點說服度ㄅ)
2.或改現有的作品,假設你有一個水壺作品,把之前的作品P個有情境的背景,補一些前置資料(分析阿啥的)
讓你的作品看起來部會只有一個水壺這樣.......
至於台科推甄,它還有一個很神奇的特色: 班排成績很好很容易進面試官,
有認識一個很強的北科朋友,設計能力沒話說但台科第一階段就被刷掉了...
因為他大學通識都只有60分==,班排慘慘,所以他就上不去了
推甄公告面試大概兩個禮拜後,面試佔40%吧印象中,到面試官之後就是對手的問題了
想當然爾120到30人剩下的應該不會太差,就算差在校成績也會很好
這時候不得不提醒一件事.....面試台科跟成大一定會撞期(@@"這兩年都這樣)
我想可能是故意的,但既然如此就代表一定要選邊站(去成大?去台科?)
今年台科又很神奇應屆畢業9個直升(好聽一點是直升喇,乾 根本內定==)
再來,台科很容易讓有工作經驗的人回來考(不考在職是因為學費更貴)
有遇到ACER設計師啥的.....啥的 ......啥的(怨)
OK那....ㄏㄏ真的不好上
面試5教授對一 時間10分鐘
不能用簡報只能用紙本資料(三折頁/講解版子)
我那時自我介紹大學做了哪些事(跟設計相關的優先講),講說我有參加HCI
IF對他們來說很加分,菁培也是,我有提到我有兼職兒童繪圖老師
教授有問:那教兒童該注意什麼等等的問題,整體來說他的面試問題來自於你當場講的話
台科不會問一些試探的話: 好比....你覺得成大跟台科哪個好(這種小心眼的問題==)
但面試回答自然就好,他們喜歡乖一點的學生ㄅ(畢竟都需要幫老師做研究什麼的...好管比較重要)
後來我就備了,台科只要備1就掰了
考試入學的時間在總放榜後兩周,總報名人數約70人,面試16人,取8人
一切的事情幾乎都跟推甄一模一樣,台科也沒有考科所以也還好
但因為時間太近,作品集真的也很難重改或重作,後來我只有小修就投過去了
面試時間跟之前不一樣從兩個禮拜變成兩個月後面試......有夠久
大概2月底面試,老師一樣那五個,時間一樣十分鐘
可能是在這期間菁培跟畢製都有個底吧,這次面試我直接講我畢製作了什麼,為什麼選這個做
以及稍微交代一下研究所想做的題目原因,教授看到菁培有美國學校後期時就沒問我什麼了
也覺得我講得夠完整
最後成績: 81.17 正取六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交大應藝所(報名大概七十幾人/ 面試21人 收5個....)
初審準備資料: 紙本作品集 / 推薦函兩封(硬性規定,而且一定要系所老師==) / 其他有助於推甄的資料(跟台科差不多)
這通常就是一本作品集投好幾間,我好像也沒改什麼,繳件底線時間大概在台科後兩個禮拜
交大有一個特色:很愛收非本科系生,所以第一關如果工設作品不太好應該就掰了(當年我們班只有我跟善真過ㄏㄏ)
交大進5年來廢掉考試入學,但今年重起爐灶==",把原本推甄名額砍半送給考試入學(........e04)
交大應藝最厲害的是他自己系上簽一堆交換計換,ART CENTER / RCA /千葉/武臟也
我只能說要交換去應藝絕對是明智的選擇(很多人也是為了交換而去考這間的)
那......
面試考官三個,時間10分鐘
一樣自己先介紹,但交大老師會突然插嘴問(所以很容易打亂你原本想講的東西)
好比我那時剛講說我學做了什麼事....講不到20秒他們開始狂問菁培到底在幹嘛 光陽工作營高師辦得怎樣........
某老師的研究生也在菁培你認識嗎==(靠夭歐甘我闢室)
你們為什麼做的作品形狀都是球形的 你有抄他的ㄇ(乾...好建阿....)
好的,雖然問的問題有點偏但老師仁都蠻好的,只是我心中很納悶這些問題是出於好奇還是想嚇我==
最後
我一定要強調
他們一定會問你同時考了哪間,以及你最想去哪間,為什麼不想去哪間,既然你不想去為什麼還要報
我只要一回想起這段...就有點氣,畢竟問這種問題的人,就是希望聽到對方好的回答
愛打扮的女生問: ㄟ你覺得我漂亮嗎(大概就是這種心態ㄅ...........)
"既然你為什麼不想去還要報"這問題我實在ㄏㄏ開放各位思考怎麼回答了(攤)
ok 最後的最後教授們還追問: 如果你不幸這次沒上,你願意再考一次嗎
我: 當然 1/6號碼,我知道!(心中覺得邪惡)
好的最後我去查榜,前五個有2個是跨科系的,包含洪鼎補習班的學生
備三掰,上次取到備1
考試入學(工業設計概論15% 英文10% 作品集15% 面試60%)
因為應藝所太久沒有這種入學管道了,他考"工業設計概論"跟"英文"
但根據我翻了一堆文跟分析的結果: 交大是考古題重考王
考完確實應證了我的想法是對的
先講講什麼是"工業設計概論"好了: 手寫申論題,常出現在大學轉學考中(例如聯合ㄏㄏ)
考法主要是給一個名詞解釋,"名字解釋":Wassily Kandinsky ....他是做什麼的
對......不要懷疑,就是這種名字(有德文,英文法文 設計師 過世的跟在世的都有)
交大考法: 第一大題名詞解釋10個(有名字 有感性工學是什麼 然後一定是英文單詞)
第二大題到第十題都是問一些設計史(例如請解釋包浩斯流變) 什麼是微觀/互動/社會設計
那種可能略懂但又不大懂得詞
整體考試90分鐘,考卷像學測的英文作文紙一樣白白的自行標號寫答
這顆準備其實方法算簡單,但需要努力讀書,以及把它歷13年考古題寫過(一個一個網路查)
就大概看得懂考卷的怪名詞了...........(我準備10天ㄅ,該科分數是74)
然後英文,50分鐘50題(......),英文是共同科目所以每年考法差異太大(請加油qq)
終於又到了面試......剩14人,取5
一樣三個老師,10分鐘,我的作法跟台科一樣,也是講大學跟畢製的介紹
一走進去教授說: ㄟ 我覺得你很眼熟 (廢話.......qq)
我已經面試到沒神經了所以不會緊張
過程教授跟之前不一樣是他們開始針對畢製瘋狂提問題(誰是宋老師之類的.......==)
還幫我抓表板錯字=="
最後還是跑不掉那個問題: 你報哪幾間,有上嗎
我: 昨天台科上了
教授:那你今天幹嘛來.......(無法形容他的表情)
我: 因為我習慣把事情做完,我會來代表我喜歡(應藝)!
教授: 你要想辦法說出我們應藝的好,要說服我們歐(竊笑)
我: 我覺得應藝師生聯展是很棒的事情,這全台灣找不到,師生展讓係氣氛很好,我也很希望能創造出我自己滿意的作品....目前我絕ㄉ我作品都不夠好
教授: 阿你上面寫你要去美國CCS你去了嗎
我: 八月初
教授: 阿你不就報到完就要去了0.0(又無法解釋他的表情ㄌ==)
我忘了怎麼結束的,總之這三位教授真是神奇的存在。
成績還沒出來ㄏㄏ
(更新: 後來面試分數95分. 正取GET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成大工設感性丁組(推甄報名21人 15人面試 錄取6個 )
成大是一個學術風很重的研究所
看個人取向,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
但近年來報的人真得少很多,懶人包補習幾乎穩上
推甄成大比較麻煩是: 它需要小論文,也就是你的研究方向
但通常報研究所的人,有些就是沒目標才報的阿........
要在九月生出小論文實在強人所難(個人覺得這也是報名人數少的原因之一)
成大考的時候只能擇一組(策略 人因 偕同 感性) 所以考的人應該要有明確目標為佳
進去沒人給你轉組的喇,所以興趣很重要
有些人報成大是為了交換學校(但成大工設系所簽的交換學校好的幾乎給大學部非研究生,所以請三思)
推甄所需資料: 小論(必要)/作品集 /還有一些跟其阿學校一樣的備審資料,
繳完這些資料還要考"工業設計"筆試
所謂的"工業設計"考科跟"工業設計概論"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(qq)
給一題目: 例如颱風救災 3小時,畫3張A3,第一章請分析,第二章請草圖10個,第三章請選一畫精圖
那.....我個人覺得筆試只要不要畫得太LOCAL,技法不好都可以過
我有一個台科朋友她台科上了但成大一關就被刷,因為畫筆試時畫那種 竹竿人......ZZZ
以上,後來成大面試是用簡報,丁組老師人都蠻好的喇(之前認識)
不過因為跟台科撞期我就沒去面試了
總成績印象我面試有60就有成大正取了(所以報考人少有好處ㄉ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台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系(報名約100多人 面試48人 錄取16人)
備審所需資料: A4作品集(需依照它給的順序編排製作,例如履歷 自傳 工設作品 證照) / 其他所需資料
北科其實我很訝異報名人數還破百,因為它作品集規格導致要讓考生額外製作一本屬於北科的作品集
我個人是嫌麻煩喇,但還是做了
北科的好處是科大第二,設備比台科好,老師也蠻多的,近年推比賽很兇,也是個現實學校
以我北科作品集的狀況來說,它要做得有點"自炫",比賽最好要放獎狀(別放參賽,好歹放個入圍ㄅ)
比賽大小都放別篩都肯吃香(有點重量不重質)
個人覺得北科面試第一關應該是名額最多的,48人,但它面試時,交大台科跟成大都放榜了
所以重榜的不會去,錄取率自然就up
我最後作品集分數比最低門檻高快10分,基本上有去面試就會上
但因為同天跟托福撞期,我就選擇去考托福了ㄏㄏ(下定決心那霎那實在好痛,因為就得再忍半年再考一次台科交大ㄌ)
北科面試方式有點ㄏㄏ,分三關 每關5分鐘,跑關的方式讓你得抱著你的作品集
講三次一模一樣的東西
而且教授有可能聽到睡著(我朋友慘痛的經驗,但他還是上北科了)
個人不大喜歡這種方式去面試喇,畢竟5分鐘3分鐘自介2分鐘教授能問什麼=="
大概就是這樣,北科近年成立互動所,聽說也蠻讚的ㄏ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
一個大肆老人深深沉沉的第一手經驗
也許對有想推研究所的人 可以參考看看
設計沒有標準答案,也不見得一定要讀研究所
我也是找了很多資料跟身旁很多人口述分享,跟我自己親自去體驗這血淚過程
才有上面比較清楚的資訊的
希望有幫助到你/妳